在宝山一村,一家弹棉花被的小店,生意格外火爆。但47岁的店主李四胜却总心存忧虑,“不知道这门老手艺还能传多久,现在已到几近失传的地步。”
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。随着现代纺织技术的发展,羽绒被、太空被、蚕丝被等柔软轻飘的织品占据各大商场,成为民众首选。“弹棉花被”这门自元代开始就给人们传递温暖的古老技艺,也因此逐渐远离城市的喧嚣,封存在人们记忆深处。
弹弓、磨盘、弹花槌、牵纱篾……这些弹棉花被的传统工具,在李四胜的店里样样俱全。
只见李四胜系上一腰带,后插一木棍,用绳系住,左手持弓,右手持槌。在木槌有节奏地打击下,弓弦忽上忽下、忽左忽右,均匀地振动,伴随着一声声弦响,一片片棉絮便飞花般地组合到一起。
李四胜说,用这些道具弹出来的棉被,比用机械制造的质地更加均匀,一般能用上十几年,很多顾客就看重这点。
去年,有个客户向李四胜一次订购了60床棉被,分别寄给远在广东的亲戚朋友。李四胜颇为得意地说,“我一直沿用传统的弹法,为了保证质量,每天最多只能弹好两床。”在他看来,以质取胜正是他的棉被“供不应求”的关键所在。
一位前来订做棉被的王姓顾客更看好弹棉花被的安全。“我们之所以愿意花高价钱来买弹棉被,就是因为李师傅从来不用‘黑心棉’,也许这也是他能把这门手艺坚持到现在的原因。”
指着屋里黑里透亮的弹弓、磨盘、牵纱篾等工具,李四胜说:“它们都是从师傅那里传下来的,现在市场上都买不到了。”
“社会在进步,很多老手艺都改行了,包括织篾、打铁、编绳等,很少有人能够坚持下来。”李四胜也不知道他还能坚持多久,“但这毕竟是一门传统手艺,失传了也怪可惜的!”
事实上,与弹棉花被这一还具有实用价值的老手艺相比,补凉席、磨刀、修伞、补锅等这些曾活跃在大街小巷、山野乡村的修补类老手艺,正以更加落寞的方式“淘汰”在时代变迁里。